服务热线:400-6572-119 | 023-68850558| 18584536810
欢迎来到企运星官方网站!有疑问随时联系我们
法律库
Legal Database
国家科技部今天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四批项目(9个专项与4个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我们精心梳理了年度项目安排、拟立项项目数、相应的总概算及其他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个重点专项
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标*为青年项目。)
1. 多能干细胞的建立与干性维持
1.1多能干细胞的谱系分化过程与细胞命运决定*
1.2细胞命运调控中的间质状态和上皮状态间转变*
1.3胚层特异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
2. 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再造
2.1干细胞模拟发育*
2.2干细胞治疗产品规范化生产及质量评价的转化研究
(由具有干细胞生产基础且已有产品用于临床研究备案或申报药品的企业牵头申报,其它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 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2:1。)
3. 利用动物模型开展高效的干细胞临床前评估
3.1 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前研究
4. 干细胞临床研究
4.1 细胞移植治疗消化系统或代谢系统重大疾病
4.2 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重大疾病
4.3 细胞移植治疗罕见病/单基因遗传病
(申报单位中至少一家是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公布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在上述机构已备案的项目优先;其它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 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本项目资助经费比例不低于 2:1。)
2-“纳米科技”
(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1. 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
1.1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热管理材料制备及应用
2. 纳米表征与标准
2.1 金属纳米复合结构的超快电子束脉冲激发光谱学表征新方法
3. 纳米生物医药
3.1 靶向肿瘤转移关键网络节点分子的可编程纳米药物
4. 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
4.1 高频超声系统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及器件
5. 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
5.1 石油烃裂解多产低碳烯烃的纳米材料创制及工程示范应用
6. 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
6.1 用于废水深度处理与毒性削减的纳米材料和技术
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
(将围绕关联电子体系、量子通信两方面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2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国拨总经费9138万元左右(其中,拟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超过8个,国拨总经费不超过4138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青年科学家项目可参考指南支持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
1.关联电子体系
1.1低维自旋量子功能材料及其超快调控
考核指标:设计和制备具有奇异物性的低维自旋量子结构,如量子自旋霍尔材料、二维Kagome格子材料等;发展制备高品质的薄膜单晶及其异质结构外延的新材料体系及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发现与自旋—轨道耦合、关联电子和拓扑相关的新奇量子效应以及发展多场调控原理与技术;在飞秒尺度对自旋行为进行表征和调控,揭示自旋量子有序态在多场调控下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以及超快动力学机制;发展新一代自旋量子信息功能器件。
2.量子通信
2.1基于时频技术的新型量子保密通信研究
考核指标:在自由空间和光纤上实现遥远两地独立激光器的相对频率秒稳定度达到1E-14水平,在此基础上完成现场400公里光纤上的新型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和自由空间外场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成码率突破无中继最高成码率极限;完成20公里以上现场量子中继,保真度超过80%;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实现防数据篡改的时频传递。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
(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1. 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
2. 黏膜免疫相关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
3. 重要病原体感染和致病过程中的蛋白质机器研究
4. 调控重要植物、作物关键生命过程的蛋白质机器研究
5. 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或发育相关的蛋白质机器研究
6. 极端条件下外泌体的功能与调控研究
7. 畜牧或水产产品生殖发育、抗逆、抗病的关键蛋白质机器研究
5-“全球变化及应对”
(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专项执行期一般为5年。本专项不设青年科学家项目。)
1. 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1.1 全球温室气体天空地立体化观测与反演
1.2 典型海区碳指纹与碳足迹标识体系
1.3 山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关键参数立体观测与产品研制
2. 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
2.1 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太平洋环流与 ENSO 变异及气候预测研究
2.2 影响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子和物理机制
2.3 亚洲季风格局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3. 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
3.1 全球高精度大气化学模式研发及大气污染控制
3.2 发展通用的地球系统模式高效并行计算框架
3.3 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模式发展方法研究
4. 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
4.1 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适应机制
4.2 区域多尺度气候极端事件风险评估与制图
4.3 全球变化下海洋脱氧过程与碳汇效应研究
4.4 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及其生态效应
4.5 北极陆地环境变化及其效应
5. 减缓与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
5.1 应对全球变化的可持续性转型模式研究
6-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本指南项目执行期为4年。)
1. 高性能风洞精细化流动显示与非接触测量技术
2. 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子源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
7- “全球变化及应对”
(2020年专项拟在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减缓与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等5个领域实现专项实施方案的全覆盖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拟支持15个方向。国拨总经费1.3919亿元。项执行期一般为5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本专项不设青年科学家项目。)
1.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1.1全球温室气体天空地立体化观测与反演
考核指标:研发出全球温室气体(CO2、CH4等)天空地立体化观测体系和数据同化方法。研发针对重点区域和城市公里级高密度组网观测技术,观测网的空间分辨率不低于2km×2km,CO2精度达到5ppm,基准站等高精度仪器的CO2观测精度达到0.2ppm,CH4精度达到1ppb。研发全球—区域—城市群多尺度温室气体嵌套模拟同化技术,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和重点城市群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温室气体产品(全球空间分辨率不低于5°,中国空间分辨率不低于0.1°,城市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km,时间分辨率为天,时间长度至少两年)。
1.2典型海区碳指纹与碳足迹标识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1套海洋碳指纹背景数据集和我国典型海域的碳足迹数据集,其中碳指纹分子不少于20万个;建立1套中国典型海区碳汇表征、计算和核查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其中单样品有效分子数目不少于3000个;研发2~3项快速稳定和超高分辨率的分子碳指纹技术体系,并制定技术规程;研发2~3套海洋微型生物基因碳指纹图谱技术,并形成市场化产品,其中每套产品不少于2000个碳基因家族、不少于50000个碳基因序列;提出中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模式与碳标识体系。
1.3山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关键参数立体观测与产品研制
考核指标:建成适用于山地生态系统的立体观测技术体系1套,实现至少10个全球变化关键参量(如温度、辐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浓度等生态系统基本参数以及碳、水、热通量等功能参数)的综合观测。研制出典型山地生态系统高分辨率全球变化关键参数产品(1~3个典型区域,每个区域产品类型个数大于10,时间分辨率优于1月,空间分辨率1~50米,覆盖范围大于10平方公里,时间跨度大于3年)。提交1套自有知识产权的全球山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关键参数产品(产品类型大于5,时间分辨率1月,空间分辨率优于1公里,全球覆盖,时间跨度大于20年)。
2.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
2.1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太平洋环流与ENSO变异及气候预测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变化的监测系统和技术体系,形成自主的西太平洋海洋环流数据资料集(考察资料,潜标、浮标、卫星资料等),揭示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环流的多尺度变异及其通过印尼贯穿流与印度洋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定量评估西太平洋环流和海气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变异和可预报性的联系并揭示其动力机制,阐明西太平洋环流区与周边海域相互作用过程对ENSO及其年代际变异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
2.2影响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子和物理机制
考核指标:集合方式涵盖多模式集合、扰动初值的超级集合、多参数扰动集合(Perturbed-parameterensemble,PPE)三种;扰动初值的超级集合预估试验成员数不低于100组,PPE试验需以提高东亚夏季风模拟性能为目标至少扰动20个参数,两组试验均需采用国际气候学界公认的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气候系统模式。
2.3亚洲季风格局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考核指标: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环境格局演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耦合机理,定量评估典型时段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深部过程碳释放规模、地表化学风化碳消耗量,评价早期人类活动对全新世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贡献,阐明重大环境格局演变情形下深部和地表过程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3.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
3.1全球高精度大气化学模式研发及大气污染控制
考核指标:新一代全球高精度套网格大气化学模式需适用于地球系统模式,兼容典型高性能计算平台并支持新一代异构加速,对关键痕量成分(含碳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臭氧等)模拟准确度达到国际主流模式水平;化学动力学新算法需提升计算效率至少30%;关键痕量成分高精度全球再分析数据集时间跨度5年,时间分辨率为天,水平分辨率10km;大气污染溯源和追踪技术可量化全球主要地区痕量成分收支和来源,协同控制策略覆盖全球关键区域。
3.2发展通用的地球系统模式高效并行计算框架
考核指标:通用计算框架支持包括国产E级计算机在内的3套以上的计算平台;能够有效屏蔽超级计算机及模式编程的复杂并行技术细节,模式可在3套以上平台间无缝迁移;提供简洁的上层算子使改进模式代码规模可控制在原始代码规模的30%以内,同时支持底层模式并行代码的自动生成,基于通用计算框架开发的高分辨率模式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百万核规模运行时并行效率可达到40%以上。
3.3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模式发展方法研究
考核指标:能够挖掘出对典型全球变化现象具有显著影响的时空特征信息;提供3种以上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替代的成功案例;实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要素预测和典型气候现象的季节—年际预测系统原型,与传统数值预测方法相比,提升预测准确率或相关系数技巧15%以上。
4.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
4.1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适应机制
考核指标:阐明全球变化(温升)对不同年龄人工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结构、垂直结构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过程和机制,明确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功能(木材、生物量)和生态功能(固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灌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确定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适应的生理生态机制、养分循环的微生物机制等;创建人工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评估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脆弱性(空间分辨率:亚米~30m),提出应对全球变化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策略。
4.2区域多尺度气候极端事件风险评估与制图
考核指标:建成1套面向气候极端事件的承险体脆弱性和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提交1套我国未来气候极端事件风险数据集(2020年—2100年,空间分辨率为0.10°,时间分辨率每隔10年),揭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我国气候极端事件风险多尺度特征并形成系列图件(包括五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SSP5,图件为空间矢量图与0.10°栅格图,空间尺度为积水区—流域—区域—省市—全国),研制出1套气候极端事件风险防范决策支持系统。
4.3全球变化下海洋脱氧过程与碳汇效应研究
考核指标: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对微生物脱氧的不同机制,获取2个我国代表性海区微生物脱氧动力学参数和呼吸作用参数;揭示脱氧对生物多样性(需鉴定到种)、微型生物类群代谢活性及方式的影响,阐释微型生物代谢与海洋底层局部低氧形成的关系,建立脱氧环境微型生物宏转录组及宏蛋白数据库,不少于1000000条基因/蛋白信息;建立海洋惰性手性分子和含硫分子分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体系,揭示脱氧海域代表性组分的手性、官能团等特征及生物成因,建立脱氧海域惰性有机碳化学分子数据库;阐释脱氧环境微型生物对碳源和碳汇调节的关键过程和主要机制,分离/培养/鉴定代表性储碳微型生物200株以上;提出1套脱氧环境下可实施的增汇技术方案。
4.4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及其生态效应
考核指标:阐明近50年极端气候作用下荒漠化过程—格局的变化特征,定量辨识沙尘过程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综合评估荒漠化及其治理工程的生态效应,预测我国北方未来30~50年荒漠化趋势及其风险,提出应对荒漠化的风险防控对策。
4.5北极陆地环境变化及其效应
考核指标:明确近几十年来(主要是1980年以来)北极陆地环境因子和植被变化的时空变化,阐明北极地区地—气—能—水交换的过程及其气候反馈效应,揭示北极陆地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定量评估北极陆地环境变化的致利和致害效应。
5.减缓与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
5.1应对全球变化的可持续性转型模式研究
考核指标:揭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的交互耦合机理;研发出1套适应全球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与可持续性评估指数;绘制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的可持续转型路线图和区域图景;提出至少3套重点行业和3个重点地区应对全球变化的转型模式和生产模式。
8- “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
(2020年本专项将围绕器官发育与稳态编程及其代谢调节、营养与环境对器官发育和稳态的调节机制、代谢和发育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3个重点任务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0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总经费概算约2.77亿元(其中,拟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4个,国拨总经费不超过12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指南方向中拟支持的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3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可参考重要支持方向(标*的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
1.器官发育与稳态编程及其代谢调节
1.1组织器官生长和尺寸控制及其代谢调节
考核指标:揭示1~2种重要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尺寸控制的重要调控机制;明确遗传、表观遗传和代谢在生长和尺寸控制中的作用,发现3~5个组织器官生长和尺寸控制的关键调控因子。
1.2内源生物活性小分子转运机制及其对组织稳态的调控作用
考核指标:鉴定5~10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阐明其转运机制及其调节组织稳态的机制,为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靶标和策略。
1.3重要组织器官糖脂代谢调控网络
考核指标:揭示2~3种重要组织器官的糖脂代谢调控网络,发现3~5种重要的糖脂代谢调节因子,阐明1~2种糖脂代谢对组织器官稳态的影响机制,揭示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理。
1.4组织器官稳态维持的免疫调节*
考核指标:揭示免疫反应对重要组织器官稳态维持的2~3种作用机制,发现1~2种参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的新型免疫细胞亚群,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5代谢可塑性的发生与代谢记忆
考核指标:鉴定3~5种代谢可塑性与代谢记忆的分子标记物,阐明2~3种组织器官发育与代谢可塑性或代谢记忆互作的分子机制,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靶标。
1.6组织器官的退化和衰老机制
考核指标:鉴定3~5种衰老的关键标志物,阐明1~2种重要组织器官衰老和退化的遗传和代谢调控机制,揭示1~2种早衰的分子机制,为衰老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1.7拟器官的构建及其代谢调节*
考核指标:建立2~3种构建拟器官的新方法,鉴定3~5种拟器官形成中的关键标志物,发现3~5种影响拟器官形成的代谢物或小分子化合物,揭示2~3种调控拟器官形成的分子机制。
2.营养与环境对器官发育和稳态的调节机制
2.1运动对发育和稳态的影响
考核指标:鉴定3~5个关键运动响应因子、3~5个调控节点,阐明运动条件下,2~3种重要代谢网络的变化规律,揭示运动对重要组织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的2~3种调节机制。
2.2药物对个体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考核指标:揭示2~3种药物干扰机体代谢或发育稳态的分子机制,明确3~5种主要药物的代谢和发育毒性,发现3~5种重要的药物响应因子及其主要信号通路,提供潜在的人工干预靶标。
3.代谢和发育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3.1儿童发育异常的遗传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鉴定3~5个遗传性儿童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新的致病基因,制备5~10种相应的动物模型,阐明2~3种新的致病机制。
9-“合成生物学”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6家。部市联动任务申报分两类:指南方向5.1~5.3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推荐,深圳市有关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进行申报(标#的方向);指南方向5.4由专项所有推荐渠道组织推荐,申报项目中至少有一个课题由深圳市有关单位作为课题牵头单位。标*为青年项目。)
1. 人工基因组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构建
1.1合成基因信息存储*
1.2真核生物人工染色体的设计建造与功能研究
2. 人工元器件与基因回路
2.1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多功能模块耦合活疫苗研究
2.2耐药病原菌诊疗的基因回路设计合成
2.3高效生物产氢体系的设计组装
2.4 有毒金属感知修复的智能生物体系
2.5 高通量新型污染物生物筛选系统构建与环境监测应用
2.6 植物高光效回路的设计与系统优化
3. 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系统
3.1 高值化合物合成的生物途径设计构建及优化
3.2 多源复合途径天然产物合成的人工细胞创建
3.3 植物天然产物的途径创建
3.4 特殊酵母底盘细胞的染色体工程
3.5 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
4. 使能技术体系与生物安全评估
4.1 数字细胞建模与人工模拟
4.2 新蛋白质元件人工设计合成及应用
4.3 正交化蛋白质元件的人工设计与构建*
4.4 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研究
5. 部市联动项目
5.1 面向合成生物系统海量工程试错优化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与应用#
5.2 高效生物医学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
5.3 微纳生物机器人的定向合成和诊疗应用
5.4 关键分子靶点核素标记探针的设计合成
第二部分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向重点专项
1-“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不超过6家。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特别需提出明确、有显示度的5年总体目标和2年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或研究进度);立项项目实行“2+3”分段式资助,在项目执行2年左右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后续支持方式。)
1.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中的创新数学理论和方法
由上海市科委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2.面向大型客机防除冰设计的多尺度模拟与不确定量化
由上海市科委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3.DNA存储中的组合方法
由天津市科技局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4.医学成像中的关键数学问题及其产业应用
由北京市科委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5.隐私保护数据处理的数学方法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6.乳腺癌精准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
由山东省科技厅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7.航路规划大规模复杂动态图的数学建模及分布式计算
由广东省科技厅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
8.朗兰兹对应及相关问题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9.随机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0.几何分析和低维拓扑中的若干问题
由教育部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北京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1.随机数学及数学与物理的交叉研究
由教育部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2.量子场论与引力的数学前沿及其应用
由教育部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清华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3.丛上的几何与分析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4.代数簇的模空间及子空间
由教育部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复旦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15.哈密顿系统的理论及应用
由教育部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南开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
(本专项2020年拟支持2个定向委托项目,国拨经费总概算5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量子安全通信系统与随机数攻防测评及标准化研究”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数控制在9个以内。其它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
1. 转角石墨烯及其它摩尔超晶格材料的奇异物性研究
由香港创新科技署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香 港科技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2. 量子安全通信系统与随机数攻防测评及标准化研究
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国 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本专项2020年拟支持3个定向委托项目,国拨经费总概算6600万元。本指南项目执行期为4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
1. 奇特强子态及强子谱学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2. BESⅢ实验上粲强子衰变、QCD 研究及新物理寻找
由中国科学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3. 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
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作为推荐单位组织申报,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
4-“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
(本专项2020年拟支持1个定向委托项目,国拨经费总概算23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指南方向中拟支持的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个。)
1.不同年龄组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生物标记物
考核指标:发现5~10种符合年龄分层痴呆特征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确定2~3个新的痴呆致病基因,建立痴呆评估体系和诊治痴呆的新途径。
服务热线:400-6572-119
服务电话:023- 68850558 手机号码:18584536810
官方网址:www.qyxzg.com 公司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启迪科技园1号楼102室(轨道二郎环线2号口旁)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进入官网
扫一扫 添加微信